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

影響力

生活中充斥著許多"影響力"學會分辨讓自己更理性面對

找到盲點 不要被行為制約

愛因斯坦 凡事都要儘可能簡單,而非較簡單

文明的進步,就是人們不假思索就做的事卻越來越多

價格的迷思:

綠寶石的啟示,價格貴等於東西好?

對比原則

儘管對比原則的預測違背常識,證據卻支持他 

  • 知恩豈能不報? 互惠原理 償還人情債的義務感戰勝了一切

小心互惠原理被當作謀利手段

宗教跟直銷都擅長利用虧欠的手法 結論:不要欠別人

不請自來的好處,只要接下,就會讓人產生虧欠感

 虧欠感的債務包袱讓人感覺不舒服

內心的不舒服加上對外又有丟臉的可能,足以讓人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

互惠原理決定的妥協過程 拒絕-退讓手法的有效性?

分辨什麼是善意的互惠 什麼是銷售行為

如果是銷售行為不需要產生虧欠的拒絕 當作商業行為即可

  • 承諾和一致原理=言出必行

 承諾是關鍵: 聖誕節的玩具商

得寸進尺 利用缺貨與給小孩的承諾

訂下目標 寫下來 你就有個方向 會有個神奇力量推者你完成 之後再訂一個目標在完成 你會進步神速

人絕對不應該完全信任類似社會認同這種自動導航裝置 哪怕沒有壞份子故意在裡面添加錯誤資訊 他自己有時候也會發生故障

  • 盲目的追隨者?-社會認同原理
  • 友善的竊賊-喜好原理
  • 錯誤的服從-權威原理

很多情況下,只要有正統的權威說了話,其他本來應該考慮的事情就變得不相關了

避免自己進入"按一下就播放"的狀態

提高自己對權威力量的警惕性,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?這個專家說的是真話嗎?

  • 東西越稀少越有吸引力? 稀有性原理

失去某事物的想法,較之獲得相等事物的渴望,更能激發動力

對自由自主的渴望,有時候會抹去理性思考

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從前難,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,我們就越發的想得到它

Hermes飢餓行銷

自由這種東西給一點又拿走,比完全不給更危險

渴望擁有一見眾人爭搶的東西,幾乎是出於本能的身體反應

一旦在順從懷鏡下體驗到高漲的情緒,我們就可以提醒自己,說不定有人在玩弄稀有性的手法,必須謹慎行事-停下腳步,多想一下

喜悅並非來自對稀有商品的體驗,而是來自對它的佔有慾

冷靜,當遇到高情緒波動暫停一下,重拾理性的眼光

問問自己,為什麼想要那件東西?

功能都是一樣的,短缺的餅乾並沒有比較好吃

新穎 短暫 多元化 速度驚人-分析癱瘓

不要被有心人利用我們的快捷回應

有力的還擊弄虛作假,偽造或歪曲證據誤導的人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